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每股收益(征求意見稿)》雖然技術性較強,理解起來較費勁,但它將產生的影響卻很廣泛,值得投資者高度關注。
眾所周知,每股收益是證券市場一個基礎性的、非常重要的指標,它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股價的走勢,是計算市盈率的基礎,還是新股發(fā)行中定價的基礎,也會從宏觀的層面影響到市場形態(tài)。
應該說,《準則》在每股收益的計算上,將更為科學、準確和規(guī)范。
目前上市公司公布的一般有兩種每股收益:一種是報告期凈利潤直接除以期末總股本數(shù),一種是報告期凈利潤除以期初總股本加上期末總股本之和的1/2(也就是加權每股收益)。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報告期內總股本沒有發(fā)生變化,那么上述兩種方法計算的每股收益是一樣的。
《準則》對每股收益的計算、報列和披露,做了很大修改?!稖蕜t》正式發(fā)布后,上市公司將在相關報告中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的每股收益。在《準則》的《指南》(類似于細則)未公布之前,我們還不能清楚地知道具體的計算公式,但卻可以從《準則》中知道計算的原理。
基本每股收益將是未來基礎性的、被廣泛引用的每股收益。根據(jù)《準則》規(guī)定,基本每股收益與原來的加權每股收益計算方法類似,即是當期凈利潤除以當期發(fā)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shù)的加權平均數(shù);但是,普通股股數(shù)的加權平均數(shù)的計算方法變化很大,新的方法對本期內發(fā)行或回購的股份發(fā)行在外的時間進行加權計算——投資者要特別注意,根據(jù)《準則》規(guī)定,報告期內不同時期發(fā)行的股份對每股收益的影響,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分母,以前的總股本是籠統(tǒng)地將期初總股本加上期末總股本的和除以2就行了,而《準則》則要將報告期內增減的股份按其存在的時間長短,加權計算。這樣的話,年初增減的股份和年末增減的股份對基本每股收益的影響,就決然不同了:年初增減股份的公司,同樣的凈利潤(分子)計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自然比年末增減股份的公司計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要小得多。因此,與目前相比,未來《準則》規(guī)范下的每股收益將可能有較大的差別,對股價的影響自然就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市盈率的計算基礎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解釋的每股收益應該是基本每股收益的補充,將主要用于參考。待《準則》正式公布后,稀釋的每股收益的計算將較復雜。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列示)該指標,是居于這樣的預期:上市公司當期報告公布后,總股本將可能發(fā)生一些潛在的變化,比如可轉債轉股、送紅股等,都是上市公司總股本將發(fā)生變化的潛在因素?!稖蕜t》則在公布當期指標時,將這些潛在的因素考慮在內,以稀釋的每股收益的指標公布出來。
財政部通過《準則》,對每股收益的計算進行大調整,是我國會計國際化的體現(xiàn)?!稖蕜t》基本上體現(xiàn)了國際會計準則對每股收益計算、列示和披露的精神,也是會計充分披露原則的體現(xiàn)。資深會計師孫進山在談到較難理解的稀釋的每股收益指標的意義時認為,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往往將送紅股等上市公司總股本將發(fā)生潛在變化的情形,當成了一種炒作的題材,而忽視了類似股本潛在變化其實將“稀釋”每股收益,所以,稀釋的每股收益這個指標的意義,在于提醒投資者股價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