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3 11:27 來源:薄瀾
摘 要: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fā),雖然金融危機不是會計問題,但是它也對會計界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本文主要從表外融資業(yè)務、公允價值計量和風險披露等財務會計角度談對次貸危機的認識。
關鍵詞:次貸危機;表外融資業(yè)務;公允價值計量;風險披露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和延續(xù)已導致全球經濟受挫。國際金融市場也正在經歷著重組與改變。金融危機雖然不是會計問題,但它的影響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對會計界造成了很大的震動。特別是金融界發(fā)出了要廢除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方法的呼聲。面對這種沖擊,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協(xié)會(FASB)和國際會計準則協(xié)會(IASB)聯(lián)手對此作出了反應。本文將跟隨國際會計準則協(xié)會(IASB)的思路,以提高財務報告的水平為目的,從表外融資業(yè)務,公允價值計量和風險披露等三方面談對次貸危機中涉及到的財務會計問題的認識。
一、表外融資業(yè)務(Off balance sheet finance)
表外融資描述的是融資業(yè)務按照嚴格的法律要求界定時將導致負債和相關的資產不能體現(xiàn)在資產負債平衡表內。這種交易能夠避免對資產和負債的確認,從而改善其杠桿比率和資產報酬率,以吸引投資人達到進一步融資的目的。舉例說明,比如金融機構提供的保理服務,企業(yè)可以通過向金融機構出售應收賬款并獲得現(xiàn)金來達到融資的目的。從表面上看,該項流動資產不再列入企業(yè)的資產負債平衡表內,且當期的收入增加。但是這種會計處理方式只適用于無追索權保理業(yè)務;若對有追索權的保理業(yè)務也采用這樣的會計處理,即使用了表外業(yè)務來避免對負債的確認。正確的處理方法應當是,在資產負債表中保留該項應收賬款,同時將所得收入列為企業(yè)負債,并在損益表中確認財務費用。
在商業(yè)銀行中,利用金融工具來從事表外業(yè)務的做法很普遍。國際會計準則第32號(IAS 32金融工具:列報)中規(guī)定,對一項金融工具,應根據(jù)合約產生的權利或者義務來確認相應的金融資產(包括衍生工具)或者金融負債。同時,第32號準則也說明了何時可以對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終止確認。只有在金融資產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已轉移,或者實際控制已轉移的情況下,才可以終止確認金融資產;只有當金融負債已經被清償或到期時,才可以終止確認金融負債。
下面就以次貸危機中國際投資銀行和商業(yè)銀行從事的表外業(yè)務來說明。某些投資銀行為了將低質的房屋抵押債券不列入其資產負債表中,出資設立了結構性投資載體或工具(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or SIVs)。通過將次級抵押債券賣給這些SIVs公司,投資銀行可以充實新的資金,并減少了負債從而美化了資產負債平衡表。當SIVs公司將這些債券再賣給其他投資人時,投資銀行便可以確認利潤。
問題是這些SIVs是獨立于投資銀行的實體么?國際會計準則第24號(IAS 24 關聯(lián)方)對關聯(lián)方有如下定義:關聯(lián)方指能夠控制報告企業(yè),或對其有重大影響的一方,包括母公司、子公司、合營企業(yè)、所有者及其家庭成員、關鍵管理人員及離職后福利計劃,并規(guī)定關聯(lián)方交易是指在關聯(lián)方之間發(fā)生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而不論是否收取價款。該規(guī)則里提到必須披露的關聯(lián)方交易的例子就包括融資安排下的轉移(包括現(xiàn)金或實物形式的貸款和權益性投資)。
大部分的投資銀行通過對SIVs提供信貸額度,從而對它們有著直接或間接的控制或影響,所以這些投資銀行和SIVs屬于關聯(lián)方。由于投資銀行賣給SIVs的債券并不能滿足終止確認的條件,因此正確的做法是確認相應的金融資產和負債。投資銀行應將抵押債券產生的負債保留在自己的賬面上,并記錄所有的投資損失。可是在初期,許多銀行利用表外業(yè)務,通過不合并SIVs資產負債表來模糊投資人的判斷。后期,有些銀行出于名聲或者不想讓SIVs破產的角度,同意SIVs并不是和投資銀行相分離的獨立公司,遂將SIVs的交易入賬并登記其損失。但是當這些以前未記錄未披露的債務突然出現(xiàn)在投資銀行的報表上時,投資銀行的股東們就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同時也導致了許多訴訟案件的發(fā)生。美國花旗集團(Citigroup)在2007年第四季度將490億美元SIVs損失入賬的時候,其股票價格就開始下跌。
國際會計準則協(xié)會(IASB)對表外業(yè)務做出的表態(tài)是,IASB將協(xié)同其他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加快完善表外業(yè)務的會計披露標準。而目前針對表外業(yè)務正在進行的兩個項目是企業(yè)合并(Consolidation project)和終止確認(Derecognition project)目的是減少表外融資項目,盡可能地將其納入資產負債表中及明確可以不予確認的條件。這兩個項目備案在國際會計準則協(xié)會(IASB)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協(xié)會(FASB)趨同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
二、公允價值的計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shù)慕痤~。次貸危機發(fā)生后,國際社會對公允價值的使用充滿了質疑。以金融界為主的人士及政治力量批評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助燃了次貸危機。他們認為由于持有債券的公允價值下跌,投資人信心喪失而繼續(xù)拋售債券,加速了債券價格的進一步下跌,進而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
但是,事實上,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并不是從首次確認開始就被硬性要求采用公允價值方法計量的。國際會計準則協(xié)會(IASB)第39號關于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IAS 39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主要是借鑒美國財務會計準則。下面首先來了解美國財會準則對此的規(guī)定。美國FASB公布的財務會計準則第115號(SFAS 115)關于債務證券有以下三種分類及計量的要求:
一是持有至到期日的債券(Held-to-maturity securities,HTM),應按債券周期攤余成本計量;二是交易性債券(Trading securities),應以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化確認為損益;三是可供出售的債券(Available-for-sale securities,AFS),也是以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化確認為損益。
該規(guī)定不適用于未證券化的貸款。但當?shù)盅嘿J款轉變成抵押貸款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時,他們就屬于該規(guī)定的范疇。所以當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購買了這些抵押證券時,他們是可以選擇將這些債券按攤余成本計量還是按公允價值計量?墒怯捎谒麄円环矫嫫诖齻瘍r格上漲,公允價值計量可以帶來收益;另一方面他們并不認為這些債券會被持有到期,從而將這些債券劃分為以贏利為目的的交易型債券或可供出售債券,按照公允價值計量。
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IAS 39)對金融資產的分類為四類:
一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at fair value through profit or loss FVTPL);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資(Held-to-maturity investments HTM),按攤余成本計量;三是不為交易而持有的貸款和應收款項(Loans and receivables-LR),按攤余成本計量;四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Available-for-sale financial assets AFS),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對于如何確定公允價值,美國FASB公布的財務會計準則第157號(SFAS 157)將公允價值的決定劃分為三個層次或等級(Fair value hierarchy):
第一層次公允價值是根據(jù)計量之日,活躍市場中相同資產或負債的公開報價來確定;第二層次是在第一層次不適用的條件下,即市場交易不活躍的情況下,公允價值的確定可以根據(jù)相似產品在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或者其他可參考的價格模型等;第三層次是在以上兩層次都不適用的條件下,即沒有交易的市場中,公允價值的確定要求企業(yè)按照自己內部的主觀假設建立估值模型。
IASB對公允價值也有類似的層次劃分。
在對公允價值計量的爭論中,會計界人士認為正是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方法及時并真實地反映了次貸危機中的問題。盡管金融機構或投資銀行批評公允價值導致他們手中的債券價格不斷下跌,但是事實上這些機構或銀行已經根據(jù)第三個層次的內部估值模型,低估了他們的損失,美化了他們的財務報表。而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查,他們的實際損失則要更加嚴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就是如此。雷曼兄弟公司在2007年已經受困于次貸危機,但其2008年3月第一個財務季度報告仍然報出了4.89億美元的盈利。這些盈利大部分是按內部模型估值所得。雷曼對其65億美元擔保債務憑證僅減記了2億美元,實際上,這些憑證已基本沒有價值。
面對質疑,美國FASB與IASB也聯(lián)手作出了相應的反應,分別解釋或聲明,在相關市場信息不可得時,允許在流動性匱乏的市場中采用內部預期現(xiàn)金流貼現(xiàn)值的方法計量。IASB更是在2008年10月13日發(fā)布了對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IAS 39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IFRS 7 金融工具:披露)中關于金融資產重新分類的修改。允許已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的企業(yè),可依新規(guī)定,在滿足限定條件下,重新歸類資產。這就是說滿足某些條件后,原來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債券(FVTPL)或可供出售的債券(AFS)可以重新劃分為按攤余成本計量的貸款和應收款項(LR)或持有至到期日的債券(HTM)。需要說明的是,可供出售的債券(AFS)在原有的準則下即可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日的債券(HTM)。通過重新分類,企業(yè)可以將重新分類日的公允價值作為新的成本,以后按照攤余成本方法計量。IASB還允許這種調整追溯到2008年7月1日,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企業(yè)減少按公允價值計量產生的損失。
IASB目前正在進行的很重要的項目之一即是公允價值計量項目,目的是為了更加規(guī)范對公允價值的應用。預計該項目的征求意見稿將于2009年上半年出臺,而最終指導性規(guī)則預計于2010年完成。
三、對風險的披露(Risk disclosure)
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本意是為了降低企業(yè)各種投資的風險。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IFRS 7)對金融工具有全面披露的要求。披露不僅包含關于金融工具重要性的信息,還要包含相關的風險性質和程度。而對后者的披露,即是對風險的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性質上要求披露每種金融工具所面臨的風險,管理層的目標,政策和風險管理的過程等。程度上要求披露在報告日的風險暴露程度的定量的描述,這包含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風險集合的描述。
此次次貸危機中,對某些衍生工具的披露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次貸危機的核心是非傳統(tǒng)貸款的爆發(fā),包括次級抵押貸款。這些貸款由房屋抵押經紀人賣給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而投資銀行再次將它們包裝成更加復雜的結構債券,將大量的信貸違約調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及其它與債券有關的金融衍生產品銷售給各種金融機構、對沖基金和投資人。由于CDS是場外交易的衍生工具,沒有專門機構監(jiān)管它的交易,另外持有者不愿對其風險進行真實的披露,導致CDS的市場有很大的不透明性。
信貸違約調期(CDS)是指違約調期的買方將定期向賣方支付一定費用,一旦對應第三方信用違約發(fā)生,CDS的賣方就要向買方賠付損失。因此當信用違約率上升后,對于CDS的賣方而言,賠付的損失也就跟著上升。美國國際保險集團(AIG)自2006年以來,其CDS的成本就急劇上升,但AIG并未重視它的風險。在2007年第四財季出現(xiàn)虧損之前,AIG從來沒有在其年報中披露過CDS。2008年初AIG宣稱,根據(jù)內部估值模型,由于CDS產生的損失約9億美元。但最終AIG在3月底宣布了因CDS而減記了超過110億美元次貸相關衍生資產。2008年11月10日AIG發(fā)布了第三季度財報:該集團虧損245億美元,其中,CDS業(yè)務當季的資產減記規(guī)模超過70億美元?梢娬荂DS導致AIG陷入了流動性和資本不足的危機中。
作為CDS的賣方,正確的披露應該是既在資產一邊確認獲得類似年金的固定費用的收益,也應在負債一邊根據(jù)第三方違約發(fā)生的概率,及時計提自己的或有負債或準備等。這也符合財務會計的謹慎性原則。此外,財務報告中的問責制,要求誠實披露即使是對自己不利的消息。在對高杠桿的披露上,雖然投資銀行在年報上體現(xiàn)了自身的杠桿比率,但是由于有表外業(yè)務SIVs等的存在,真實的杠桿比率則更高。所以在對CDS和SIVs等工具的披露問題上,相應的銀行和機構并沒有做到誠實的披露,也就意味著企業(yè)實際存在更高的風險。
IASB表示他們會完善國際會計準則,從而可以對估值模型、方法及與估值相關的不確定性進行更全面的披露。為確保各企業(yè)真實披露有關自身風險暴露和潛在損失的信息,IASB正在復核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IFRS 7)的有效性。IASB在2008年10月15日發(fā)布了改進金融工具披露(Improving Disclosures about Financial Instruments (proposed amendments to IFRS 7))的征求意見稿以供公眾討論。它提出改進包括表外業(yè)務風險,公允價值計量和金融工具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等方面的披露。
FASB主席Bob Herz在2008年9月18日的演講中談到金融危機中得到的啟示:“一個健全的市場要有合適的基礎設施促進信息的流通,確認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支持必要的清算機制,并允許熟悉情況的交易方參與。有效的監(jiān)管和調整、投資人適當?shù)谋M職調查和金融機構合理的風險管理程序都是形成一個健全市場的必要因素。”因此恢復一個健全的市場,需要所有人的努力。美聯(lián)儲正在尋求成為CDS交易部門的主要監(jiān)管方。立法機構和各金融機構在內,也應認真思考危機發(fā)生的原因,吸取教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金融市場回到正常的軌道上。IASB和FASB正在致力于完善會計準則。作為會計人,應該不斷地學習和完善,緊跟國際的變化,適應新的需求,提高財務報告的水平,從而有效和真實地反映財務會計應該傳遞的信息。
參考文獻
[1] The IASB,IASB response to credit crisis [EB/OL],http://www.iasb.org/
About+Us/About+the+IASB/Response+to+the+credit+crisis.htm,2008.
[2] Greg Mostyn,“Accounting and the Credit Crisis of 2007/2008 - Part II:Why It All Went Wrong”[EB/OL],http://www.worthyjames.com/office-t-0806.html,2008.
[3] The FASB,SFAS 115,1993.
[4] The FASB,SFAS 157,2006.
[5] Bob Herz,“Lessons Learned,Relearned,and Relearned Again from the Credit Crisis—Accounting and Beyond”[EB/OL],www.fasb.org/news/09-18-08_herz_speech.pdf,2008.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yè)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fā)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