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20 蘋果版本:8.7.2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2017年注會《審計》預習知識點:應收賬款審計

來源: 正保會計網校 編輯: 2017/02/20 17:10:52 字體:

  荀子說過:“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句話對于廣大的注會考生來說再合適不過。2017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備考已經開始,現階段是預習的黃金時期,學員可以根據網校預習計劃表來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以下是網校依據2016年注會教材,整理的注會《會計》科目知識點,用于預習階段學習,祝大家備考愉快,夢想成真!

第九章 銷售與收款循環(huán)的審計

知識點:應收賬款審計

(一)應收賬款審計目標

1.審計目標與認定對應關系表

審計目標
財務報表認定
存在
完整性
權利和義務
計價和分攤
與列報和披露相關的認定
A:資產負債表中記錄的應收賬款是存在的
    
    
    
    
B:所有應當記錄的應收賬款均已記錄
    
    
    
    
C:記錄的應收賬款由被審計單位擁有或控制
    
    
    
    
D:應收賬款以恰當的金額包括在財務報表中,與之相關的計價調整已恰當記錄
    
    
    
    
E:應收賬款已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在財務報表中作出恰當列報
                   

2.審計目標與審計程序對應關系表

審計目標
可供選擇的審計程序
ABD
1.檢查涉及應收賬款的相關財務指標
D
2.獲取或編制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
ACD
3.對應收賬款進行函證
A
4.對未函證應收賬款實施替代審計程序,以驗證應收賬款的真實性
D
5.評價壞賬準備計提的適當性
A
6.復核應收賬款和相關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和現金日記賬,調查異常項目。對大額或異常、關聯(lián)方應收賬款,即使回函相符,仍應抽查其原始憑證
ABCD
7.標明應收關聯(lián)方[包括持股5%以上(含5%)股東]的款項,執(zhí)行關聯(lián)方及其交易審計程序,并注明合并報表時應予抵銷的金額;對關聯(lián)企業(yè)、有密切關系的主要客戶的交易事項做專門核查
C
8.檢查銀行存款和銀行貸款等詢證函的回函、會議紀要、借款協(xié)議和其他文件,確定應收賬款是否已被質押或出售

(二)應收賬款的實質性程序

1.取得或編制應收賬款明細表

2.檢查涉及應收賬款的相關財務指標

(1)復核應收賬款借方累計發(fā)生額與主營業(yè)務收入關系是否合理,并將當期應收賬款借方發(fā)生額占銷售收入凈額的百分比與管理層考核指標和被審計單位相關賒銷政策比較,如存在異常應查明原因;

(2)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等指標,并與被審計單位相關賒銷政策、被審計單位以前年度指標、同行業(yè)同期相關指標對比分析,檢查是否存在重大異常。

3.分析應收賬款賬齡

4.向債務人函證應收賬款

(1)函證的范圍和對象

除非有充分證據表明應收賬款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而言是不重要的,或者函證很可能是無效的,否則,注冊會計師應當對應收賬款進行函證。

注冊會計師不需要對被審計單位所有的應收賬款進行函證。函證數量的大小、范圍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主要有:應收賬款在全部資產中的重要性;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強弱;以前期間的函證結果。

一般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應選擇以下項目作為函證對象:大額或賬齡較長的項目;與債務人發(fā)生糾紛的項目;重大關聯(lián)方項目;主要客戶(包括關系密切的客戶);交易頻繁但期末余額較小甚至為零的項目;可能產生重大錯報或舞弊的非正常的項目。

(2)函證的方式

函證方式分為積極的函證方式和消極的函證方式。注冊會計師可采用積極的或消極的函證方式實施函證,也可將兩種方式結合使用。

(3)函證時間的選擇:注冊會計師通常以資產負債表日為截止日,在資產負債表日后適當時間內實施函證。

(4)函證的控制

注冊會計師通常利用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應收賬款明細賬戶名稱及客戶地址等資料據以編制詢證函,但注冊會計師應當對確定需要確認或填列的信息、選擇適當的被詢證者、設計詢證函以及發(fā)出和跟進(包括收回)詢證函保持控制。

(5)對不符事項的處理

收回的詢證函若有差異,注冊會計師要進行分析,查找原因。

(6)對函證結果的總結和評價

(三)壞賬準備的實質性程序

檢查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和核銷的批準程序,取得書面報告等證明文件,評價壞賬準備所依據的資料、假設及方法。

相關鏈接2017年注會預習階段《審計》第九章知識點

本文內容來自正保會計網校老師講義,轉載請注明來源·正保會計網校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yinshua16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