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讓更多人懂得稅收
“稅收法定是什么???現在的稅收不是法定的嗎?”3月4日全國人大新聞發(fā)布會后,看完電視轉播的家人在聊天時問起了我這個問題。當天,全國人大新聞發(fā)言人傅瑩在回答關于燃油消費稅3次調整的話題時,提到了“稅收法定”這個對不少公眾而言還稍顯陌生的詞語。
現行18個稅種,只有3個稅種由全國人大立法,其他都由國務院訂立條例。得到這樣的回答后,家人長長地“噢”了一聲。沙發(fā)上看電視的時間,以往討論的是電視劇,這一天,因“兩會”的召開也有了稅收的元素。
與此同步,“稅收法定”登上了多個新聞媒體的頭條,且有不少媒體配以評論與鏈接,解釋“稅收法定”,評論稅制改革。
稅收還是代表委員會場發(fā)言時屢屢提及的話題。不同于其他平臺,企業(yè)對更公平稅收環(huán)境的呼吁,在“兩會”上能及時得到同在會場的專家、官員的回應——對話稅收,不僅能讓企業(yè)家與公眾更理解稅收,也讓政府決策過程更加透明。
負責傳播這些對話的記者,自身的稅收意識也十分重要。3月5日的經濟界別小組討論上,一位同行在得知我來自中國稅務報以后,向我問起了她所關心的房地產稅和成品油消費稅。她告訴我,這方面內容也是她所在的媒體今年報道的內容。
問稅收話題,是作為稅務記者在“兩會”上的首要職責。不過,在采訪時,問稅收并不僅僅是稅務記者的職責。“結構性減稅會不會對財政收入有影響?”“小微企業(yè)還會有什么減稅措施?”“請談談您對環(huán)保稅的看法?”……多個媒體的關注,實質傳達著公眾的關心。
“兩會”上,稅收話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專業(yè)。“兩會”上的稅收話題,會收到數倍于平常的稅收宣傳效果,把握機會,傳遞更理性、更正確的稅收認識,也定能事半功倍,讓稅收進入尋常百姓心,建立理性認識稅收的公民社會。
上一篇:留抵稅額是否能抵減增值稅欠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