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的適用范圍
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發(fā)生糾紛,可以提起民事訴訟。
(二)審判制度
1.合議制度。
2.回避制度。
3.公開審判制度。
4.兩審終審制度。
(三)訴訟管轄
訴訟管轄是各級法院之間以及不同地區(qū)的同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職權范圍和具體分工。管轄可以按照不同標準作多種分類,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是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1.級別管轄。
級別管轄是根據(jù)案件性質、案情繁簡、影響范圍,來確定上、下級法院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權限。大多數(shù)民事案件均歸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2.地域管轄。
按照地域標準也即按照法院的轄區(qū)和民事案件的隸屬關系,確定同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權限,稱地域管轄。地域管轄又分為一般地域管轄、特殊地域管轄和專屬管轄等。
(四)訴訟時效
1.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是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而失去訴訟保護的制度。訴訟時效期間是權利人請求法院或仲裁機關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定期間。
2.訴訟時效期間的具體規(guī)定。
。1)普通訴訟時效期間。
普通訴訟時效期間,也稱一般訴訟時效期間,是指由民事普通法規(guī)定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訴訟時效期間。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
(2)特別訴訟時效期間。
特別訴訟時效期間,也稱特殊訴訟時效期間,是指由民事普通法或特別法規(guī)定的,僅適用于特定民事法律關系的訴訟時效期間。下列事項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①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②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3)最長訴訟時效期間。
訴訟時效期間,均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法院不予保護。
3.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止、中斷和延長。
(1)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致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暫時停止計算。
(2)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使已經過的時效期間全歸于無效。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3)訴訟時效期間的延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權利人基于某種正當理由要求法院根據(jù)具體情況延長時效期間,經法院審查確認以后決定延長的制度。
(五)判決和執(zhí)行
1.判決。
當事人不服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如果在上訴期內當事人不上訴,第一審判決就是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第二審法院的判決是終審的判決,也就是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
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意愿進行調解。
2.執(zhí)行。
當事人拒絕履行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和其他應當履行的法律文書時,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的執(zhí)行組織申請執(zhí)行,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