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游資”是人們對國際套利資本的通俗說法,也有人形象地把國際套利資本稱做“過江龍”、“金融鱷魚”。當人民幣匯率預期改善、利率高于外幣時,“熱錢”就會千方百計地流入套利。一旦這兩個條件發(fā)生反方向變化時,“熱錢”就會迅速撤出,從而引起金融市場的動蕩。泰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前奉行高利率政策,大把大把的“熱錢”涌入;泰銖貶值后,這些“熱錢”迅速逃逸,使泰國的經(jīng)濟大廈轟然倒塌。
長期以來,發(fā)展中國家由于國內資金短缺,往往比較在意外匯流出,總認為外匯流入是好事。其實,“熱錢”帶來的隱患正是在流入時埋下的。目前,雖然我國的外匯流入中正常因素占絕大多數(shù),但也要提高警惕,早做防范,防微杜漸,御“熱錢”于國門之外。同時,應在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wěn)定的前提下,完善外匯形成機制,使匯率真正發(fā)揮價格杠桿的作用,加大“熱錢”進出的風險和成本,抑制“熱錢”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