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與發(fā)展,金融工具被不斷地創(chuàng)新并得到廣泛運用,
金融資產在企業(yè)資產中的份額和重要性也相應加大。金融資產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不確定性,因此,慎重對待不確定性對企業(yè)顯得尤其重要。本文就此作以下探討。
一、金融資產的特點——不確定性
國際
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把資產定義為:"資產是指企業(yè)由過去的事項而控制的可望向企業(yè)流人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由此不難發(fā)現,獲取該經濟利益流量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而風險的不確定性導致了金融資產收益的不確定性;窘鹑谫Y產的不確定性程度低一些,衍生金融資產的不確定性相對而言則大一些。對于金融資產而言,不確定性具體由金融風險所產生。
根據造成金融風險的因素,金融風險可具體劃分為以下類別:①匯率風險,匯率的波動給市場主體造成損失的不確定性;②利率風險,利率波動導致市場主體受損的不確定性;③信用風險,由于義務方違約給權利方帶來利益受損的可能性;④購買力風險,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帶來的損失可能性;⑤市場價格風險,整個市場價格(非個別工具引起)的變動性;⑥經營風險,因經營管理失誤而使市場遭受損失的可能性;⑦國家風險,政府行為帶來的受損可能性;⑧關聯風險,由于相關產業(yè)或市場發(fā)生問題而帶來的受損可能性。
二、不確定性對傳統(tǒng)會計的沖擊
對于基本金融資產而言,它們是符合傳統(tǒng)資產定義的,基本金融資產的收益都會表現為資產項目,因此對傳統(tǒng)會計的沖擊主要表現在"收益確認原則"方面。收益的確認,有兩個重要原則:一個是收益實現原則,在收益已實現或可實現,抑或在已經賺取時予以確認;另一個為穩(wěn)健性原則,盡量少計或不計可能發(fā)生的收益。對于基本金融工具而言,在未來經濟利益真證實現以前,都存在收益的不確定性,由于這種不確定性,便會計主體無法準確地把握,已發(fā)生的經濟事項到底能否帶來可確信的收益。如果風險不產生損失,根據權責發(fā)生制確認的金融資產,是能夠在未來帶來可確信的收益的。但是,如果有風險發(fā)生,則以前確認的資產不但不會帶來收益,反而還會帶來損失。根據國際會計準則,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金融工具:①其價值隨特定利率、證券價格、商品價格、匯率、價格或利率指數、信用等級或信用指數、或類似變量的變動而變動;②不要求初始凈投資,或與對市場條件變動具有類似反應的其他類型合約相比,要求較少的凈投資;③在未來日期結算。衍生金融工具要包容于現行傳統(tǒng)會計系統(tǒng),有兩大問題需要解決:第一是衍生金融工具價值的變動性導致要素確認的不確定性,在合約訂立時可以確定是資產還是負債,但離開了這個時點便不能明確了。第二個難點是傳統(tǒng)會計定義的資產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產生,但對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它的時間坐標是面向未來的。面對這兩大難點,IASC與FASB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分別出具了有關準則,把衍生金融工具包容于現行會計系統(tǒng),在
報表內以明確的資產類項目或負債類項目出現,以適應信息需求的發(fā)展。
三、不確定性帶來的經濟影晌
金融資產的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不同的會計處理政策會產生不同的經濟影響。對于有關利益主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稅收及收益分配方面的影響。如果國家把不確定的收益作為納稅基礎,則企業(yè)會提前在收益真正實現之時納稅,而減少當前的經濟資源,也可能影響不同的投資決策計劃。②會計主體的經營能力以及風險對抗能力方面的影響。由于稅收和利益分配的影響,如果對企業(yè)末真正實現的收益提前進行分配,企業(yè)的自身經濟資源就會減少,但是所面臨的風險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顯然一方面企業(yè)的風險對抗能力下降,會在以后面臨更大的危機,如破產機會增加。另一方面還會削弱以后的經濟投人能力,造成經營能力下降。
四、金融資產不確定性的會計處理
按照傳統(tǒng)會計處理規(guī)范,金融資產中的相當一部分尤其是衍生金融資產,無法得到合理的會計處理,也不能滿足信息需求者的決策需要,因此應當有所突破,如可擴大會計要素的界定。在具體會計處理方面,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1、充分披露原則。會計信息需求的發(fā)展方向是更加豐富和相關。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32條的要求,對金融工具的披露應包括以下內容:關于金融工具的范圍和性質的資料,應包括可能影響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確定性的重要條款和條件;采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應包括運用的確認標準和計量基礎。筆者認為還可進一步擴展,如披露可相應地運用表內披露和表外披露、定量披露和定性披露、不同報告期的財務報告披露、聯機報告等。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給我們的信息披露帶來了契機,這樣也為突破傳統(tǒng)會計的限制提供了可行性。如會計信息在準確性的前提下,可以做到更加相關,披露內容可以做到更豐富,報告期可以愈來愈短,披露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
2、科學性原則。既然我們無法避免會計事項的不確定性問題,那么關鍵就是利用科學方法來對風險進行合理的估計。統(tǒng)計技術和金融風險管理技術的發(fā)展,為合理地估計金融風險提供了技術支持,如賬齡分析法便是統(tǒng)計方法的科學運用。對于金融工具而言,利用金融風險的最新測定技術,如\\"在險價值法\\",可以科學地測定金融工具的風險值?茖W性原則,不僅表現在科學地進行金融資產的風險估計,還表現在設定科學的會計處理方法或程序方面。目前發(fā)展起來的第四報表(又稱第二損益表),便是對不確定性項目的一種科學披露形式,同時,它又體現了充分披露的原則。
認謹慎性原則。為了在會計計量上體現對金融風險的控制與披露,會計主體應該根據金融資產不確定性的程度,換取相應的風險(損失)準備。在公允價值屬性(和實時報告)末占支配地位之前,這是傳統(tǒng)會計系統(tǒng)能夠做到的對金融風險進行的最好控制。本文認為,有兩種可行的準備計提方法,一種是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另一種是利用科學的測定技術來測定風險,并作為準備計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