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新聞:財會資訊財經資訊財稅資訊審計資訊考試動態(tài):初級職稱中級職稱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

各地動態(tài):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廣東廣西遼寧吉林山東內蒙古山西更多

首頁>會計資訊>財稅資訊> 正文

納稅人痛苦指數(shù)思考 原因在公財政缺位

2006-9-28 9:16 南方報業(yè) 【 】【打印】【我要糾錯

  《福布斯》日前發(fā)布全球稅負痛苦指數(shù),中國排名全球第二。這項指數(shù)頗為有趣,它是各項邊際稅負的加總,邊際稅負是指最后一單位稅基所承擔的稅收數(shù)量,打個比方,就是一個人多掙了一塊錢需要多交的稅即是邊際稅率。這項指標大致能夠反映納稅人的心理感受,毫無疑問,邊際稅率越高,納稅人由納稅帶來的心理痛苦的增加就會越高。中國的指數(shù)高居第二,大致能表明納稅人的心理不滿程度是較高的。

  納稅人的心理不滿來自于兩個方面

  第一個原因是稅負過高。表面上看起來,目前我國的稅收總額占GDP的比重就大約在25%左右,似乎是不算太高,但是加上預算外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和制度外收入等,則大約就在30%左右了,也有人預測已達到35%.現(xiàn)在稅收又以比GDP更快的速度增長,現(xiàn)在的財政收入年增長率在20%以上,按照這一增長速度我國很快就進入高稅收國家。

  其次,我國主要稅種的稅率都偏高。如我國的生產型增值稅如果換算成國際可比口徑是23%,而西方國家大多在20%以下;我國企業(yè)所得稅率為33%,而OECD(經合組織)國家目前平均為29%;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最高邊際稅率為45%,而發(fā)達國家則是在40%以下、且有諸多的稅前扣除項目。這些都表明目前的稅率明顯偏高。

  此外,我國經濟增量中被稅收拿走的過多。我國1998-2004年這一稅率平均為28%,其中2004年為30%,幾乎三分之一的經濟增量都被稅收拿走了。與此同時,居民年收入增長率只有6%,很顯然,居民辛苦地工作,自身的收入卻增長緩慢,大頭都被稅收拿走了,自然會帶來痛苦感的增加。

  但是,這還遠不是納稅人痛苦感增加的主要原因。因為我們都知道,國家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只要稅收通過種種方式又用于改進民生福祉,則納稅人是不會有什么痛苦感的。事實就是,國家收入中用于提高民眾福利的支出比例是不高的,且使用效率低下。

  這些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財政支出增長最快的是政府行政事業(yè)費支出。最近十年來,經濟建設支出的增長減緩、比重下降,社會文教衛(wèi)生支出比重基本未變,而行政管理費支出增長最快,所占比例大大提高,從原來的13%左右提高到19%多,F(xiàn)在,政府辦公大樓幾乎在各個地區(qū)都是當?shù)刈钌萑A的建筑,政府支出的浪費也是最大的,僅公車一項的支出一年就要花掉3000億。

  然而,關系民生的社會事業(yè)的支出卻遠遠不夠。比如社;鹫糋DP的比重,目前我們占4%,美國早就超過了10%:“十一五”期間基礎教育支出計劃增加2180億元,這是件大好事,但還遠遠不夠,現(xiàn)在中央財政收入增長那么多,為什么不把全部基礎教育接過來,既然是義務教育,為什么不兌現(xiàn)不實施呢?稅收應當真正用到社會事業(yè)上,比如用于基礎教育、用于基本醫(yī)療、用于社會保障,多花一些錢解決這些問題才是正當?shù)模姓聵I(yè)費應當盡量節(jié)約。醫(yī)保、住房保障、養(yǎng)老保障,老百姓意見這么大,為什么不能增加這一塊的投入呢?

  這些領域的投入不足,說明了政府的職責是缺位的。與此同時,政府的越位現(xiàn)象卻非常嚴重,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諸如豪華辦公樓、與天安門媲美的大廣場、迎賓大道等等,不是說這些工程不該搞、因為好歹也算是公共產品,而是說這些產品的提供超過了民眾在當下的需求。其二,是政府將資金投進了不應該進入的領域。前些年中央財政拿出巨額資金塞進了國有銀行填補漏洞、國家審計署連連宣布各個行業(yè)的資金使用問題,尤其是從近期以來的一系列大案來看,社;鸾洺1慌灿,比如國內房地產泡沫之所以屢禁不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社;鹛峁┝嗽丛床粩嗟摹芭趶棥。如此等等,是政府職能的越位。

  稅負過高、政府職能越位與缺位的并存,根本癥結在于當下的財政體系仍然是一種計劃經濟思維下的體制,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公共財政體制遠未建立。公共財政體制所貫穿的理念是,國家收入的目的是為公眾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涉及兩方面的問題:公共財政是高度民主化的財政,它必須最大可能地反映公眾的意志,體現(xiàn)財政的民主性原則;公共財政是高度法治化的財政,要依法理財,體現(xiàn)財政的法治性原則。因此,公共財政體系的真正確立,需要以高度的政治民主化為前提。建設公共財政體系,一直是我國財政體系改革的終極目標,但真正做到這一點,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相關熱詞: 納稅人 公共 財政